当心!惩罚孩子弊大于利

前言

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孩子不听话,调皮任性的情况,这时,父母的应对方法就显得相当关键。如果放任孩子不加管教,骄纵其行为,情形势必会越来越坏,谁也不想养育出一位小霸王。如果严厉惩罚孩子,包括没收玩具,罚站,打手心,打屁股等等,当时也许能立即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,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,可是长期来看呢?

中国有句古话,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,这点我无法赞同。我们最要当心的是,惩罚孩子这种看似有效的方式,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,而在之后的成长中,这种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行为。

惩罚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

愤恨和报复

孩子天性调皮好动,自律和规则感都没有建立,特别是当其做错事的时候,并不能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此时,家长应该更加耐心的教导,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,用平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。如果简单粗暴的惩罚孩子,不仅不能让其充分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还会认为这是父母在向其展示大人的权威,毁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。更有甚者,当孩子觉得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时,会进一步进行报复行为,以此挑衅父母的权威,抒发心中的愤懑情绪。

叛逆的行为

孩子具有自我意识萌芽,走向独立的欲望这样的必然发展阶段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他,并学会换位思考,多给与他爱和宽容,允许某些错误的发生。吼叫,打骂惩罚孩子只会造成其心灵的伤害,他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,是个不被人喜欢的孩子,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,事事违抗父母的指令。 读书的时候,班上总会有几个调皮捣蛋不认真听讲的学生,老师为了更好维护课堂纪律,有时会选择让其罚站。但是往往效果并不好,这样的学生也许会自觉的站上一天,但是回头依然会我行我素重蹈覆辙。因为惩罚的方法并未让其有想改正自己行为的欲望,罚站变成家常便饭,长此以往“问题学生”就这样产生了,如果老师能多给一些耐心和宽容,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的劝导,或许效果会截然不同。

消极退缩和自卑

“让孩子做的更好,必须要让他感觉更加糟糕?”这真是一种荒诞的观念。惩罚孩子并指望其会做的更好就是同样的道理。只有让孩子有更好更积极的体验,才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,才能做的更好。任何惩罚孩子的方式并不能让其体验更好,只会更差。

孩子在这种情况下,是否会想到自己应该偷偷掩饰自己的错误不被父母发现?又或者变得唯唯诺诺,只会消极地听从父母的指令。孩子的天性就被无情的扼杀了,他变得胆小,自卑,消极而顺从。

一个家教严厉的家庭,母亲很强势,明令禁止孩子不能吃糖,任何场合都不可以,如果爷爷奶奶给买糖吃的话也会严厉呵斥老人和孩子,所以孩子只能可怜的看其他小朋友吃糖,再或者在奶奶家趁没人的时候一个人躲着吃,即使被奶奶发现了也不肯承认。如果这位妈妈和孩子商量好,每次只能吃一颗糖,或者节日的时候才能吃,稍微满足一下他的心理,我相信孩子会发现糖也并没有那么大吸引力,更不会为了吃糖而撒谎欺骗大人。

影响亲子关系

惩罚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伤害,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的爱和理解之上。所以父母应该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或者采用双方暂停一下的办法,让自己和孩子都有时间去冷静的思考自身的问题。简单粗暴的面对孩子并不能让他更加愿意聆听父母的教导,只会让其更加抗拒,所以是个恶性循环。

辰辰妈咪温馨提示

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,要么变得极其叛逆,要么变得因恐惧和顺从,两者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和耐心,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变得更好的期望,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维护好的家庭氛围,为孩子做好榜样,成为孩子的朋友,给其教导和鼓励。

以上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公开数据信息,如有侵权或错误,请联系微信公众号: cmypsc888 删除或修改

展开剩余53%